
新闻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无人机对撞惊魂!9年95起事故,高空"黑飞"何时休?
据东方网·据东方网·纵相新闻8月28日报道,这两天两架无人机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400多米的顶部风洞处对撞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

据网上信息得知,两架无人机系"黑飞",坠机后大厦96层平台防水层被砸出坑洞,涉事飞手均被处罚。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源:东方网
"这已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自2016年以来记录的第95起无人机事故",该大厦管理运营部负责人卢良君表示,"由于离地400多米的大厦楼顶有一处"风洞",这里已成为无人机'黑飞'重灾区"。高楼林立的上海小陆家嘴(8.700, 0.04, 0.46%)地区,在飞行软件上目前并非禁飞区,而是被列为加强警示区。在上海,无人机飞行需通过随申办申报,且明确不得超过120米,所以基本可以认定未经许可的此类行为均为"黑飞",涉嫌违法。
9年间发生95次黑飞入侵事故,触目惊心
据运营方统计,自2016年11月至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红线范围内共记录95架次无人机坠落事件。令人担忧的是,超过七成事故集中在近三年。2023年高达35次,2024年19次,而2025年前8个月已达17次,事故频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017年4月12日,一架无人机直接撞击大厦98层风洞幕墙后坠毁,导致97层玻璃采光顶碎裂,严重破坏建筑防水结构。
"黑飞"带来的负面影响
- 威胁人身安全。无人机旋翼转速极高,堪比锋利刀刃,一旦击中人体,可能造成严重伤害。
- 影响航空安全。无人机若闯入民航、通航航线,可能干扰飞机正常起降,后果不堪设想。
- 妨碍国防安全。非法航拍可能泄露国防、交通枢纽等敏感信息,威胁国家安全。
- 破坏财产安全。无人机撞击不仅造成装饰面破损,更可能对建筑结构和外观造成长期影响。修复这些损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
- 飞行文化受损。这些事件基本均为"黑飞",涉嫌违法,严重破坏了正在兴起的无人机文化,影响了合规飞手的形象。
SScloud
无人机飞手必须注意事项
无人机行业的准入门槛会越来越高,政策也会越来越规范化。未来可能会升级考试难度,甚至建立黑名单公示和星级评分制度。
- 年龄限制不忽视: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8周岁)只能操控微型无人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只能操控微轻型无人机,且需有符合条件成年人现场指导。
- 飞行资质要取得:操控小型、中型、大型民用无人机需取得相应执照。微轻型无人机虽无需执照,但飞手应当熟练掌握操作方法,了解风险警示和有关管理制度。
- 实名登记是前提:最大起飞重量大于250克(或具备超视距飞行能力)的无人机,必须在"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综合管理平台"进行实名登记。
- 空域限制需遵守:真高120米以上空域为管制空域,飞行必须经过批准。机场周边和空中禁区等区域严禁飞行。
无人机驾驶员注意 八大区域不可飞行
按照《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国家根据需要划设无人驾驶航空器管制空域(以下简称管制空域)。真高120米以上空域,空中禁区、空中限制区以及周边空域,军用航空超低空飞行空域,以及下列区域上方的空域应当划设为管制空域:
- 机场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 国界线、实际控制线、边境线向我方一侧一定范围的区域;
- 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监管场所等涉密单位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 重要军工设施保护区域、核设施控制区域、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生产和仓储区域,以及可燃重要物资的大型仓储区域;
- 发电厂、变电站、加油(气)站、供水厂、公共交通枢纽、航电枢纽、重大水利设施、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电气化线路等公共基础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 射电天文台、卫星测控(导航)站、航空无线电导航台、雷达站等需要电磁环境特殊保护的设施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 重要革命纪念地、重要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周边一定范围的区域;
- 国家空中交通管理领导机构规定的其他区域。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报道整理,旨在传递行业资讯,提高安全意识。如有侵权或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稿17797577592。